而应当回到自己的内心,寻找变革的力量和最可行的路径。
自2005年进入反危机政策之后,人民币重回2005年之前盯住美元的制度安排。二是类型变化,需求对通胀的拉动作用继续较强,成本上升对通胀的推动力将会逐渐加大。
三、新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根据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宏观政策应相应做出调整,调整和变化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从我国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求看,只要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预定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可实现。从财政支出政策看,2010年财政赤字已达9500亿,接近上年GDP总量3%这一通常所说的警戒线;政府债务方面,虽然国债规模和风险不大,但近年地方以财政担保组建的各类融资平台所形成的政府债务的风险在上升。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必须予以充分关注。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总量失衡进入滞胀状态。
第四阶段是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这一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量失衡的方向日益清晰,宏观经济选择从此前的淡化总量政策、强调结构调控,逐渐变为明确总量政策方向。因而,从我国目前宏观失衡的特点来看,既面临通胀的压力,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这种想法固然值得赞许。
无权无势的单位工资低,住房也差。两者都可以归结为承认贫民窟的存在。自罗斯福新政至今,经过几十年发展,包括廉租公屋、租房券、住房补贴在内的各种福利安排只覆盖了约占全美家庭总数10%的最底层人口,其余绝大多数人都买或租商品房。但是,廉租房制度其实是我们向西方学来的一种福利制度,有人说它是一种社会主义安排,其实,它固然与拿钱买房的资本主义交易原则不同,却也很难说是社会主义。
因此几乎在一切国家,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能在这样的城市买商品房安家的人,在新移民中只能是极少数富有的投资移民,作为城市新贫民的打工者,至少在进城初期是绝少有这种可能的。西方国家形形色色,有的是左派掌权的高福利国家,有的是右派掌权的、比较自由放任或者说是低福利的国家。
哪像我们每一任首长(省长县长,乃至局长乡镇长,不用说还有书记)都可以合法带走分给自己的小楼,结果首长楼越盖越多。福利房制度真正能覆盖的主要就是党政军文教人员,那覆盖率肯定远远低于欧洲福利国家,比低福利的美国也不会高多少。为什么这样规定?因为如下所述,集中连片兴建公屋如果都是穷人住,人文环境尤其是治安往往很成问题。从此直到人民公社结束,尽管一些先进单位,比如说大寨或者华西村(8.14,0.02,0.25%),给社员提供了新房,但整个公社制度并没有这种规定。
但更重要的不是覆盖率高低,而是覆盖的方向完全相反:他们是弱者要覆盖,最弱先覆盖,我们是强者要覆盖,最强先覆盖;他们给穷人福利以缩小差别,我们给权贵福利以扩大差别。二轻企业尽管也是计划经济、公有制,但不能享受正规国企待遇,其工人一般来讲收入都比当时的大中国企要低,而且最大的特点是,二轻企业当时大都明确不承诺解决住房,工人得自己解决住处。如果你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百万富翁国家也可以给你提供房子。当然事实上有多少富人愿意这么住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美国很多州只有失业者可以申请廉租公屋,在业但低收入者能否申请,一直是争议的公共话题应当说,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无可厚非,不断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也是一个趋势,但在融资和回报之间,应当寻求一个平衡。
很多投资者近来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十年来同样高速增长的其他国家,如巴西、印度、俄罗斯,其股市都出现了至少3倍的涨幅。
以深圳成指作为参考标准,情况稍好一些,但涨幅也仅为150%。但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股市整体上没有给予投资者合理的回报,不能充分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这就不是某一个投资者的投资水平或者运气问题,而需要从市场制度上寻找答案。公募基金在2010年收益大幅下降之后,今年一季度又出现了300多亿元的亏损。尤其是4月以来,全球主要股市大多走强,美国股市更是连续创出两年半以来的新高。但在质的改进方面,虽然也有进步,步伐却显得相对缓慢。2001年5月,上证综指的点位在2100点左右,十年后的今天却仍在3000点之下,十年来的涨幅仅为四成。
有些公司刚上市时业绩优良,但一年半载后业绩就变了脸。我国股市问世20多年来,在市场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两个问题上却一直没有明显改观:从企业的角度看,对上市融资饥渴程度持续不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A股市场规模已居全球前列的今天,有必要转变思路,将投资者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股票赚钱越来越难了。此外,同期其他投资渠道的回报,如房地产、黄金等,也远远跑赢股票。
由此可见,当下投资者的亏损是普遍性的,市场整体的风险大于机会。如何从制度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新股,投资者几乎没有任何获利机会,融资方成了惟一的赢家。因此,推进发行制度改革,赋予投资者更多话语权,形成买家和卖家的公平博弈,将上市公司以公道价格卖给投资者,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好保护。上市公司是价值的源泉,投资者收益从根本上说只来自于上市公司。不仅是普通投资者有这种感受,机构投资者同样如此。
增强股市的投资功能,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博取差价依然是主要的获利方式。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09日 18 版) 进入专题: 投资市场 。庞大集团上市首日暴跌两成多……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这十年来,A股的投资者并没有充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中小投资者是市场里的弱势群体,往往成为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受害者。
这两方面的对比,表明A股市场在制度上存在明显重融资、轻投资的倾向。而这十年内,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的实际增速平均在10%上下。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固然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但更为核心的仍然是制度的完善。然而,有些公司多年不拔一毛,从不给投资者分红。
海普瑞148元天价发行,仅仅一年后股价就只有发行价的不到一半。还有一些垃圾公司不能及时被淘汰,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
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股息率远远低于存款利率,长期持有股票获得增值也只是极小部分幸运儿才有的机会。近年来,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融资额等都连上台阶,在量的扩张上速度惊人。
在很难找到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只能沉湎于概念和题材之中。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以投机的态度进入股市,其实是一个无奈的选择。